魏晋南北朝时期,文人风流,才子佳人的故事层出不穷,但今天的这个故事却不同寻常。它讲述的并不是一个美满幸福的爱情传奇,而是一个风流才子深陷无奈命运的痛苦故事。
故事的主人公,传闻中才华横溢的大才子——王献之。或许有很多人对他的名字不甚了解,但提起他的父亲,大家无不耳熟能详。王献之,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“书圣”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,生活在一个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家庭环境中。虽然很多人对王献之的印象并不深刻,但他的出身注定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非凡成就。更何况,在魏晋时期崇尚俊美的风气中,王献之的容貌亦可谓惊艳,他的外貌甚至常常被人提起,比起他本身的才华更为引人注目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王献之仅仅是一个外表俊美、无所作为的“花瓶”。年少时,他便显露出了非凡的才情与智慧,尤其是在书法上,王献之不仅继承了父亲王羲之的书法精髓,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法,甚至与张芝并列为“二王”。他的书法,堪称当时书法界的翘楚,才子之名也因此得以传扬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才子之路常伴随烦恼。王献之所面临的烦恼并非来自于书法的竞争,而是来自一位公主的痴心求婚。按理说,能够与皇室联姻,对于王献之而言应是难得的好事,但他却始终果断拒绝了新安公主的多次求婚。甚至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,他做出了极端的选择——自断双腿,希望借此激起公主的反感,让她放弃对他的追求。
然而,王献之并未如愿以偿,新安公主的执着与决心让他感到无可奈何,甚至在王献之自伤之后,她依然坚定地表示:“即使你变成瘸子,我也愿意嫁给你。”面对这样的执着,王献之终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。那么,是什么让王献之宁愿自断双腿,也要远离这段婚姻呢?而他与新安公主的最终结局又如何?
王献之的童年并不显露出他将来成为才子般的风华。作为王羲之的儿子,王献之出生在一个富贵之家,家境殷实,这也让他从小养成了洒脱随性的性格。他不拘小节,行事懒散,对于家族的权力斗争与名利场的纷争并不感兴趣。与兄长们一同拜访世家大族时,王献之从不阿谀奉承,他的行为常常是低调平淡的。曾有名士谢安评价王献之:“大凡杰出者,少言寡语,王献之不言不多,便知他不凡。”
尽管如此,王献之俊朗的外貌还是吸引了不少少女的青睐,她们纷纷倾心于他,但王献之却总是冷淡以对。因为王献之早已有了自己的心上人——表姐郗道茂。她是王献之自幼的玩伴,两人感情深厚,堪称青梅竹马。由于亲近的关系,王献之对郗道茂的情感尤其深沉,他对她总是展现出与常人不同的宽容与体贴。毕竟,王献之作为琅琊王氏的子孙,家族的门第对他的婚事要求十分严格,尽管郗家曾是名门望族,如今已不复当年之盛,但仍是足以与王家相配的门第。
两家长辈经过一番商议后,决定撮合这段婚姻。最终,王献之与郗道茂在十五岁与十七岁时成婚。婚后,他们的生活如同琴瑟和鸣,甜蜜而充满温情。不久后,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,生活似乎一片美满。然而,好景不长,他们的小女儿不幸夭折,给这段原本幸福的婚姻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郗道茂因悲痛过度,久久无法摆脱丧女之痛,而王献之则一如既往地疼爱妻子,虽然没有了孩子,但夫妻二人的感情并未因此改变。
然而,天意弄人。王献之的命运并未就此平静,接下来他将遭遇更大的考验——新安公主的追求。新安公主曾因政局原因嫁给了桓济,但两人的婚姻只是政治联盟,毫无感情基础。公主一直心系王献之,因而在丈夫被流放后,她看到了追求王献之的机会。她多次请求皇帝赐婚,要求与王献之成婚。尽管身边的人不断劝告她,提醒她王献之已是有妇之夫,但新安公主执意要追求她心中的那位才子。
被公主缠得无路可退的皇帝,最终下旨要求王献之与郗道茂离婚,再娶新安公主。然而,王献之心中早已深知自己与郗道茂的感情非同寻常,怎会轻易舍弃妻子?即使有荣华富贵的诱惑,王献之根本不为所动。为了尽量摆脱这场政治婚姻的压力,他想出了一个极端的办法——通过自伤来阻止公主的求婚。他命令仆人们拿来艾草,点燃后将其熏烧自己的双足,希望借此让自己成为一个残疾人,公主自然就不会再愿意嫁给他。
然而,出乎王献之的意料,面对他的伤痛,新安公主依然坚定地宣称:“即便你成为瘸子,我也愿意嫁给你。”最终,王献之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而新安公主的坚持最终让他不得不接受这段婚姻。
王献之与新安公主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,感情始终冷淡,而他的身体因当年的自伤而日益虚弱。许多年后,当他回顾一生时,曾有后辈问他一生最大的遗憾,王献之沉默片刻,缓缓答道:“唯一的遗憾,便是与郗家离婚。”
四十一岁时,王献之才与新安公主有了一个孩子,然而仅仅一年后,王献之因身体衰弱去世。郗道茂,始终是他心中一辈子的悔恼与思念,那个他一生都无法忘怀的温柔女子。
发布于:天津市靠谱的股票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